五原县:葵花小地标 做出振兴大文章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03     阅读次数:6837次

金秋时节正是葵花丰收的季节,走进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的田间地头,向日葵花海已经没有了一个多月前的绚烂,映入眼帘的是成片沉甸甸垂下头的葵花盘和农民们收割的忙碌身影。

“我们把成熟的葵盘割下来,插在葵花秆上,等待风干后就可以机械脱粒采收了。今年我家的葵盘大,色泽鲜亮,籽粒也很饱满,收成会不错。”五原县胜丰镇三黄宝村的王来柱对地标产品“五原葵花”给自己带来的好日子感到很满意。

五原县是农业旗县,地处河套平原腹地,230万亩耕地全部引黄河水自流灌溉,葵花种植条件十分优越,年播种面积占全国总量10%以上,产量占全国总量14%左右,交易量占全国总量16%左右,是全国葵花产业大县。全县农民人均来自葵花的收入近5000元,占到总收入的40%左右,葵花产业也成为五原农业的核心产业和富民产业。

依托种业提品质

五原县得天独厚的土地条件和自然环境,一直是葵花种植的优质基地,但却因向日葵种子问题曾一度处于被动发展局面。在2013年之前的10年时间里,我国使用的向日葵种子主要是以进口“美葵”为主,这类种子产量高、适应性好,很快占领国内市场,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95%左右。为加强本土籽种研发,五原县依托三瑞农科公司,于2015年成立了建成全国首家向日葵技术研究院,并选派在五原农业科技战线上奋斗了近20年的科技“老兵”,担任三瑞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建专职指导员,服务企业发展,助力种子研发。经过向日葵技术研究院的专家人才反复试验,最终成功研发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SH363、SH361、三瑞3号、三瑞7号等食葵品种30余个,国内市场占有率逐年增长至40%左右,部分地区达70%以上。

目前,三瑞农科已成功研发食葵品种22个,全部拥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五原县也培育了13家育种企业,本土食用葵在育种界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

立足地标创品牌

2021年,“五原向日葵”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葵花产业乘势而上,在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扶持下,规划建设葵花产业园区31个。产业园以“天赋河套”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以“四控”技术为抓手,大力推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百企联百村建百园带万户”工程等模式,吸纳10余家葵花产业链企业开展订单种植,订单面积达12万亩,保护价3.5元/斤,园区产品市场价高于同类产品0.2-0.5元。当前,五原县使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企业有3家、绿色食品炒货企业1家,有力推动葵花销量不断上升,有效带动种植户增收致富。

在政策的撬动下,“五原向日葵”产业集聚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葵花产业实现了集育种、种植、销售、精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走上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品牌化发展道路。

融合发展促振兴

2020年,五原县获得国家向日葵产业集群项目批复,全县培育炒货、剥仁企业98家,年生产能力60多万吨,实现产值28亿元。发展葵花机械制造企业7家,年生产葵花种植农机具3.2万套(台),实现产值2.3亿元。引进葵花秸杆板材加工企业1家,年产12万立方米高强度环保型葵花秸秆人造板、2万吨秸秆固化成型燃料,实现了葵花资源就地转化升值。

同时,五原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挖掘葵花旅游文化,大力发展“党建+旅游”模式,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生态为底色”,让特色农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完成建设“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以花为景、以人为本”的2000亩全国最大的葵花主题公园,建成全国首家葵花主题的博物馆、独具特色的葵花小镇和“母亲河畔万亩葵海”旅游观光基地,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旅游观光和摄影采风,带动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