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特前旗:“人才+产业”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7-28     阅读次数:10493次

“原来我们一亩地需要70斤化肥,现在只用40斤化肥,原来浇一亩地需要花费35块钱,现在只用8块钱左右。水肥一体化项目切实解决了我们头疼已久的成本问题。”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新安镇先锋村村民田春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激动地说道。

新安镇位于乌拉特前旗北部,东面是乌梁素海。过去这里沿岸的村庄,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部分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差,严重制约着当地农业发展和居民增收。如今,在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并引入龙头企业禾兴公司乡村振兴人才团队,全面推进水肥一体化引黄滴灌改造工程后,真正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企业降本增效、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深度节水、乌梁素海水质改善等多种功效。

农业专家在辣椒田里查看作物生长情况并给予指导。(来源:乌拉特前旗旗委组织部)

近年来,乌拉特前旗扎实开展集体经济“双提升”行动,为27个项目注入乡村振兴产业扶持资金3800万元。以27家人才驿站、6家科技小院、11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产业人才平台,把资金带进来、产业引进来、技术送到家门口。“佘太红”辣椒万亩产业园便是其中之一,其依托大佘太镇“云顺风”农机示范合作社、人才驿站吸引华南农业大学两名大学生驻站服务,联合巴彦淖尔市农垦集团,推动当地辣椒产业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路子,让当地农户过上红红火火的日子。

“为了有效利用先锋镇苏木图村产业园区的盐碱地,2022年村党支部引进芦耳种植产业,目前已经建起40多座大棚,预计1座棚的利润可达3万元。”苏木图村村主任潘小忠正在给前来观摩的人员介绍当地的芦耳基地。苏木图村产业园区是当地政府通过项目企业带动、先进农业技术支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农户规模种植等方式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园,如今,这里种植的小芦耳已化身“招财耳”,带动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科技特派员指导螃蟹养殖户投放蟹苗。(来源:乌拉特前旗旗委组织部)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聚焦产业效益的同时,乌拉特前旗着力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头雁”能力提升行动,组织145名旗镇村三级干部及高层次人才赴区内外多地观摩学习,拓展“骨干队伍”强引领、抓党建、聚人才的工作思路。此外,为推动专家人才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选派25名科技特派员、13名“三区”人才开展“送技上门”活动,累计举办理论教学培训30余场,高素质农民跟踪服务、现场指导28场次,受益农牧民1000余人,培养造就了“巴盟农村小媳妇”“扒苞米的虎蛋”等一批扎根农村、熟悉农村的“新农人”“新电商”,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当下,乌拉特前旗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聚焦巴彦淖尔市建设乡村振兴样板区发展定位,结合“乡村振兴人才‘聚力赋能’工程”书记项目,开展“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大调研大走访行动,围绕以才兴产、以产育才、产才融合发展,旨在发现一批先进典型、评选一批示范单位、总结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乌拉特前旗乡村振兴增添智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