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 “科技小院”赋能乡村振兴
来源: 发布时间:2023-06-20 阅读次数:6957次
“不得不佩服这些年轻的娃娃们,他们带来的盐碱地向日葵起垄种植技术彻底改变了我们农民的传统种植观念,如今在他们的帮助下,亩均产量高了,效益好了,腰包也鼓起来了!”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永联村村民张可义激动地说。
今年以来,五原县以科技小院为核心,将科技力量向周边村庄辐射,形成以点串线、以线成带、以带促面的规模效应,依托“三联三化”“科技特派员+企业(园区)+农户”“万名专家服务基层”“三服务一促进”等工作载体,组织专家人才零距离、零时差、零费用、零门槛地帮助群众解决生产问题,采取“线上+线下”“室内+室外”的培训方式,将种植、养殖、林果、病虫害防治等农业技术“订单式”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累计培训新型职业农民160场次2.5万人,服务面积109万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8%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60%,打通科技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
“科技小院吸引来好多专家人才和优秀大学生,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而且经常性对当地农民进行示范培训、农技推广,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五原县绿色产业发展中心主任靳存旺说。
五原县持续强化科技小院基础设施建设,畅通“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科研院所参与、合作社支撑”的运行机制,免费为科技人员提供食宿、网络、农田配套等生活科研保障,针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精尖人才开展“管家式”“保姆式”领导帮联服务,及时解决科技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截止目前,五原县已建成8个科技小院,引进科研团队58支,学科带头人58名、科研人员346名,开展技术(项目)课题研究64个,推广小麦、玉米、辣椒等新品种作物53个,试验示范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全区向日葵“看禾选种”示范、小麦新品种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等新技术22项,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项目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有效激发县域产业项目创新创造活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